就是這塊石頭,激發(fā)了吳承恩寫《西游記》——《連云港——孫悟空的老家》第五期
第五期
就是這塊石頭,
激發(fā)了吳承恩寫《西游記》
聽西游故事,游大圣故里。
之前的節(jié)目里啊,咱們說了很多《西游記》背景的原型考證,也知道了,孫悟空的老家就是連云港花果山。那從今天開始,咱們就聊聊連云港里其他的西游故事,也帶大家重走一遍師徒四人取經(jīng)之路。
故事的開端,必定是猴王出世。在《西游記》原著中,這一段描寫也是相當精彩。說花果山上有一塊仙石,有三丈六尺五寸高,二丈四尺圍圓。這個大小是什么概念呢,換算成現(xiàn)在常用的計量單位就是,高12米,周長8米。這塊石頭里還育有仙胎,有一日迸裂,產(chǎn)出一個圓球形狀的石卵。更奇的是,這石卵見風化作了一個石猴,這猴子四肢五官俱全,眼睛里射出兩道金光。不僅如此,它還會爬會走,會拜四方。這里拜四方的意思是,朝著東西南北四個方向跪拜,表示感激上蒼以求庇佑。說到這,大家腦海中應該已經(jīng)浮現(xiàn)出,86版《西游記》電視劇里,悟空出世時的場景了。
這塊石頭雖然我們沒有見過,但在連云港孔雀溝中卻是有一塊山石,因形狀酷似猴頭,被命名為“猴石”,也叫“猴王石”。相傳當年吳承恩出游時,就是看到了這塊石頭而激發(fā)出靈感,創(chuàng)作了美猴王橫空出世的情節(jié)。
我們剛才說的孔雀溝呢,位于連云港市云臺山南麓,現(xiàn)在是國家3A級旅游景區(qū)。它最為奇特的景色,就是一年四季流水不斷,有兩條水溝分別叫“棠梨溝”和“老窯溝”,這兩股水流交織匯合時的形狀,就像是孔雀開屏,也正因此才命名為孔雀溝。
孔雀溝里,石頭的故事不止這一個,與《西游記》有關的也不止這一個。
在猴石的西邊,有一塊石頭叫海浪石,也叫“船石”。從前云臺山還在海中的時候,相傳吳承恩曾多次從老家淮安,坐船來花果山旅游,并寫出了《西游記》,這外形如船的石頭恰好應了景,被世人津津樂道。當?shù)孛耖g還有“登上船石,活到一百”的說法。
離船石不遠處的孔雀崖后面,還有一塊駱駝石。傳說是唐僧師徒四人取到經(jīng)書后,就是用駱駝運回的經(jīng)書,而這塊石頭就神奇地再現(xiàn)了這個情景。
從駱駝石的位置,再回轉(zhuǎn)一下,就能看到三磊神石。這可以說是孔雀溝內(nèi)最為壯觀的景點了。因為它的形狀是三塊巨石重疊在一起的樣子,看上去搖搖欲墜,卻歷經(jīng)了千年風吹雨打都不倒,因此稱為“神石”。相傳,這是二郎神在此鞭山填海時,石頭被神鞭鞭打才變成了這個形狀。
除此之外,孔雀溝里還有一個地方也很有意思,有一處石縫里有經(jīng)書的痕跡,被稱為“藏經(jīng)閣”。這個故事還要從《西游記》第四十九回說起。那時師徒四人剛解決了車遲國的妖精,繼續(xù)前行,卻受到了通天河的阻礙。最終在觀音菩薩的幫助下,才讓河里的老龜馱著他們過河。過程中,老龜托唐僧幫忙,問問如來佛祖它何時才能修成人身。但唐僧卻忘了這件事。
取經(jīng)歸來的時候,師徒四人再渡過通天河,還是這個老龜馱他們過河。老龜就問起唐僧,那個問題佛祖回答了沒有,才知道唐僧居然忘了這件事。老龜一怒之下,把他們?nèi)舆M了河里。四人手忙腳亂好不容易救回了真經(jīng),路過孔雀溝時又天降大雨,慌忙之中,只能把經(jīng)書塞進石頭縫里以防被雨淋濕,因此這個石縫里就留下了經(jīng)書的印跡。
除了咱們上述說到的那些“神奇”的石頭,孔雀溝里還有很多令人驚嘆且有趣的景點,比如點將臺、糯米花王、孔雀望湖等等,只等大家親身前去游玩。
來源:連云港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