連云港名勝傳說------連云港的來歷
連云港,舊稱"老窯",從前是個只有幾口破窯的荒涼漁村。因港口建于連島與云臺山之間,故名"連云港"。
辛亥革命前,孫中山先生在《建國方略》里提出在此建"東方大港"的規(guī)劃。1933年2月,隴海鐵路通抵海州、大浦后,鐵路局董事長錢慕霖向國民政府提出了關于建立"終端海港"的報告,取"連島"、"云臺"二山之首字以"連云港"命名。同年,由荷蘭治港公司承建,至 1936年建成兩個碼頭6個泊位,從此始有連云港。
而今,連云港是新亞歐大陸橋"東方橋頭堡",擁有多個萬噸級泊位碼頭,每年除中轉運輸大量國內物資外,還接待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的大批客、貨輪以及眾多的旅游者。
傳說東海龍王敖廣的小女兒白龍公主,久居水晶宮,感到寂寞,聽說臨近有座花果山福地,水簾洞洞天,好看,就私自離開龍宮,躍出水面。看到山清水秀,小白龍高興得搖頭擺尾,霎時海面颶風驟起,惡浪如山,海水咆哮,暴雨傾盆,刮得船翻人亡,浮尸漂海,云臺山上的大樹東倒西歪,小樹連根拔起旋在天空,民房被風雨摧毀,變成一片廢墟。山神束手無策,急忙上奏玉皇大帝。玉皇大帝派青風大仙下凡,來鎮(zhèn)鎖孽龍。
這天,小白龍又來到花果山,餓了吃仙桃,渴了飲泉水,又躥入水簾洞洗澡。返回時,迎面正遇上青風大仙。這大仙身騎白鹿,乘九氣清風,駕五色祥云飄然而來,擋住小白龍的歸路。小白龍見勢不妙,吐出一團白氣,隱形逃遁。青風大仙放出一道金光跟蹤追拿,又對白鹿耳語幾句,白鹿飄然而去。
小白龍被金光追得滿山亂竄,無處躲藏,從南云臺山竄到北云臺山,想從鷹游門入海。抬頭見前邊海邊上烈火熊熊,濃煙滾滾,攔住去路。小白龍雙眼熏蒙了,看不清逃路。青風大仙指著白龍說∶"孽畜,你殘害生靈,可知罪?"小白龍哪里料到青風大仙派白鹿在此掘土燒窯呢?后悔莫及,只好連連點頭,哀求說∶"大仙饒命,我只因羨慕花果山的美景,才來這里玩玩的,哪里想到會殘害生靈?"青風大仙說∶"念你幼稚,放你一條生路。但你必須做到三點∶一要虔誠修善;二須改邪歸正;三若重犯定斬不饒。三點都能做到,立即放你回那龍宮。"小白龍一一答應了。青風大仙收回金光,就住到花果山青風頂上。
后來當地的人就用那白鹿掘的窯燒炭營生,一年是新窯,二年稱舊窯,年代多了這地方就叫做老窯了。
民國初年,連云港開始在老窯這兒建港。據說,當年荷蘭人在筑防波堤的時候,用數千斤重大石塊鋪設海底,打基礎。每每趁潮退時將巨石拋下,經過一潮,再到潮退時,巨石卻蹤影皆無,不知去向。荷蘭人被弄得莫名其妙,一籌莫展,堤壩無法壘砌,只得望洋興嘆。
一日,荷蘭人正在海邊尋求巨石的下落,來了個老漁翁,紫銅臉,白胡子垂胸,身穿帆布納褂,袒胸露懷,赤腳,肩扛一把琵琶櫓,恰似漁罷歸來,口中吟道∶"要想筑牢堤壩,須趕章魚搬家!荷蘭人見老漁翁來的蹊蹺,慌忙施禮,問道∶"老先生,可知這大石頭下落?"
老漁翁答道∶"問起這塊石的去處,漁人略知一二。"荷蘭人再施禮∶"請道其詳。"老漁翁放下琵琶櫓,手捋白胡子說道∶"海岸各口,東海龍王敖廣都派有水族把守。鷹游門一口是章魚精把守。此魚精頭比笆斗大好幾倍,爪如黃花魚船的桅桿粗細,爪上的吸盤也似磨盤一般大小。你們趁潮退時拋下的數千斤重的石頭,到潮漲時,章魚精只用爪子一撓,石頭就順著淤泥滑出數十丈開外,沒入深水中,你上哪里去找?要想堤壩筑得成,必須趕這章魚搬家。"荷蘭人仍覺不得要領,施禮再問∶"如何趕法?"
老漁翁答∶"這章魚的窩巢,只能筑在淤泥之上。只消挖去淤泥,換上新砂,章魚不能筑窩了,只好搬家,永不會回來了。"說罷扛起琵琶櫓,信步東去,頭也不回地走了。
荷蘭人得到老漁翁的啟示,遂用挖泥船挖去淤泥,拋下黃砂奠定基槽,上置巨石,巨石之上壘砌石塊,防波大堤終于筑成。為向老漁翁致謝,荷蘭人常在海邊尋找,每見身著帆布納褂、肩扛琵琶櫓的漁翁,疑是前番所見的老者。待到跟前辨認,看看,卻又不是,始終沒有見到。
劉家模 張樹玉 搜集 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