連云港白虎山摩崖題刻群
連云港白虎山摩崖題刻包括唐、宋、金、元、明、清歷代題刻近 30處。除已重點介紹的"張叔夜題名刻"外,還有兩則元代石刻值得重視。一是"廉青山題名",二是"曾壽題名"。這兩則元刻是海州地區(qū)在元朝將近 100年的統(tǒng)治中遺存的唯一的兩塊有文字可考的摩崖記事;另一塊就是保存在原學宮里的《海寧州重建廟學記》刻碑,廉青山為海寧州達魯花赤,曾壽為朐山縣達魯花赤。達魯花赤是元代的官名,蒙古語意為鎮(zhèn)壓者,制裁者、蓋印者。元朝統(tǒng)一中國之后,雖然接受了漢族的文明,卻采取壓制漢人,用蒙古人、色目人統(tǒng)治漢人的政策。元代漢人不能任正職,各州、府、縣的達魯花赤,由蒙古人或由色目人充任,以掌印辦事,并兼任"勸農(nóng)事",以重視農(nóng)業(yè)生產(chǎn)的政績來作為官吏的升和降標準,其中"戶口增"、"四野辟"作為主要的標準。從刻石中有"承務(wù)郎淮安路同知海寧州事天下奴"和"奉訓大夫淮安路海寧州達魯花赤,勸農(nóng)事廉青山"以及曾壽題名中"見(現(xiàn))任忠顯校尉淮安路朐山縣達魯花赤勸農(nóng)事曾壽"的記載??梢娭潞驮辏?328年)時的海寧州和朐山縣的達魯花赤已由漢人廉青山,曾壽擔任,而蒙古人"天下奴"只擔任海寧州的同知--知州的助手,副行政長官。這和《元史》的記載有出入,是研究元代職官制度的一件重要的史料。
連云港白虎山題刻還有唐盧紹題名、余授題名、修正造題記、趙福題名、蓬萊庵詩刻、"白虎山"題刻、師亮采題記、鰲頭山陶澍詩刻等,白虎山摩崖題刻于 1995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。